深夜的眼泪配资之家官网
“妈妈,我睡不着......”
凌晨两点,小绵又一次站在我的卧室门口,手指无意识地绞着睡衣上的线头。她的黑眼圈像晕开的墨水,校服领口下若隐若现的红痕让我的心猛地揪紧。
我放下弟弟的奶瓶,拉着她冰凉的手坐到沙发上。自从升入初中,那个曾经会趴在我膝头画漫画的小姑娘,渐渐变成了眼前这个沉默的影子。
“要不要喝点蜂蜜水?”
我试图触碰她的肩膀,她却像受惊的兔子般缩了缩。
我看着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儿变得沉默寡言、情绪低落,我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,沉甸甸的,满是担忧和焦虑。
小绵这几个月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。以前,她一看到喜欢的动漫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,可现在,这些动漫在她眼中也变得索然无味。课堂上,她注意力完全无法集中,学习成绩直线下降。晚上还经常失眠,白天没精打采的。看着她日渐憔悴的小脸,我心急如焚,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展开剩余85%有一天,我小心翼翼地走进她的房间,轻声说:
“宝贝,妈妈看你最近状态不太好,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?跟妈妈说说好不好?”
小绵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,眼神里满是落寞。我接着说:
“要不咱们去看看医生吧?”
小绵突然激动起来:
“我不去!我没病!”
我无奈地叹了口气,只能先安抚她:
“好好好,不去不去,妈妈陪着你。”
丈夫的鼾声从里屋传来,那声音显得格外刺耳。我忽然想起上周家长群里疯传的新闻——隔壁学校有个孩子跳楼了。那一瞬间,我的心猛地一紧,一种深深的恐惧涌上心头。我慌乱地拿起手机,在搜索栏里输入“青少年抑郁症状”,那些刺眼的词条,刺得眼睛生疼。
看着小绵一天比一天消沉,我知道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。周末,我很强硬地带着小绵来到了脑科医院。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,医生告诉我们,小绵属于轻度抑郁状态,建议她服药,同时配合心理咨询。那一刻,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。
之后,我四处打听,四处奔波,终于找到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心理咨询机构。我跟丈夫商量这件事,
“别瞎想,她就是学习太累了。看我儿子多乖,就没他姐姐这些事。”
丈夫在客厅一边大声说着,一边陪着孩子牙牙学语的儿子玩。
他始终觉得看心理咨询是一种“矫情病”,是没事找事。但当我半夜偷偷翻看女儿的微博小号,看到那些“想消失”的话语和她手臂上触目惊心的红痕时,我颤抖着双手,报名了辅仁家庭教育。
拨开迷雾见真相
第一次对接上心理咨询师王老师的时候,我心里特别紧张,手心都冒出了冷汗。王老师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紧张,她微笑着安抚我,让我静下心来,慢慢讲述小绵的情况。
我深吸一口气,把小绵从小在广东长大,四年级的时候跟着我们来到江苏,在学校里成绩不好,又没有什么朋友的事,都跟王老师一一讲述。
王老师又问了一些关于家庭和学习的问题,我也一一回答了。王老师把说:
“小绵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。她从广东来到江苏,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让她很难适应新的环境,这导致她在学习上有些吃力,成绩中游。而且她性格内向,在学校里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人际关系比较敏感。再加上家庭方面,父亲比较专制,有时候还会暴力,和她缺乏有效的沟通,而您虽然关心她,但也没有完全理解她的内心感受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,让小绵产生了抑郁情绪。”
“孩子总说活着没意思?”
王老师突然问道,眼神中充满了关切。
我攥着湿透的纸巾,点了点头,声音有些哽咽:
“她爸觉得就是矫情,上周还因为月考成绩摔了她的漫画书……”
话没说完就哽住了。那些被撕碎的画纸上,女主角的眼泪和小绵那天晚上的表情重叠在一起。
王老师轻轻敲了敲视频中沙盘里的小房子模型,缓缓说道:
“十三岁的孩子就像正在搭建的积木塔,搬家转学是抽走最底下的积木,让整个塔变得摇摇欲坠。二胎弟弟是突然压上来的新积木,让她的生活更加失衡。”
听了王老师的分析,我心里既自责又后悔。自责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小绵的问题,没有给她一个温暖、稳定的成长环境;后悔自己没有给她足够的理解和支持,让她独自承受了这么多的痛苦。
点亮希望之光
✓认知领悟,管理情绪
王老师指导我运用认知领悟技术,引导小绵了解自己的情绪。我问小绵:
“小绵,你说你对动漫有很强的欣赏和理解能力,那你觉得别人也应该和你一样吗?”
小绵点了点头。我笑着说:
“其实呀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观点,就像有的人喜欢吃苹果,有的人喜欢吃香蕉一样。你不能要求别人都和你一样,对不对?”
小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我接着说:
“还有,你说别人和你争论,就代表他们排斥你。其实争论并不一定是排斥,有可能只是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不同。下次遇到这种情况,你可以试着听听别人的想法,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呢。”
小绵说:
“可是我有时候会很生气,控制不住自己。”
我说:
“生气是很正常的情绪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宣泄它。比如,你可以去跑步、跳绳,或者找妈妈倾诉倾诉。不要总是把情绪憋在心里,这样对身体不好。”
接着,我按照王老师的建议,陪小绵一起跳绳、跑步。慢慢地,小绵的情绪有了一些改善,脸上也偶尔会露出笑容。
✓改善人际,融入集体
王老师针对小绵的人际关系问题,提出了五个小建议:
敢于说“不”,练习婉拒他人的不合理要求;
转移注意力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,放弃过度的自我关注;
尝试做一些能帮助别人的小事,例如帮课代表发作业本,让自己在助人中变得自信强大;
尝试从周围同学开始,发展一位朋友;
每周花一个小时与家人谈心,理解父母,也让父母了解自己,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。
小绵很认真地完成了这些任务,慢慢地,她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,在学校里也有了自己的朋友。
✓空椅对话,缓和亲情
针对小绵和她爸爸之间的矛盾,王老师指导我进行了两次“空椅子对话技术”。让小绵坐在一把椅子上,把另一把椅子想象成爸爸,然后让她对着“爸爸”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小绵一开始有些紧张,但慢慢地,她鼓起勇气说:
“爸,我知道你希望我好好学习,将来有出息。但是你能不能不要那么专制,不要总是对我发脾气?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我希望你能理解我。”
说着说着,小绵的眼泪流了下来。
接着又让小绵换到另一把椅子上,扮演爸爸的角色,让她想象她的爸爸会怎么回答。小绵说:
“宝贝,爸爸以前做得不好,没有考虑你的感受。爸爸以后会改的,希望你能原谅爸爸。”
通过这次“空椅子对话”,小绵和她爸之间的隔阂缓和了很多。她爸回到家后,也主动和小绵聊天,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。小绵也渐渐愿意敞开心扉和爸爸交流了。
两个月后,小绵的变化让我惊喜不已,每天吃好睡好,精神满满,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。她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,和我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。看着她重新变得开朗活泼,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现在,小绵已经完全走出了抑郁的阴霾,拥抱了属于自己的阳光。我也明白了,作为父母,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,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,让他们在温暖和爱中健康成长。
发布于:安徽省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